近日,老牌企业小护士突然发布停工停产、股票停牌公告。这标志着这家经营30年、新三板上市5年、曾一度雄踞北方市场的卫生巾企业,彻底退出市场。一批产业工人也将因此失业,引起一片哗然。
根据小护士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,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541.53万元,同比增长37.71%,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-173.69万元,同比下降43.6%,毛利率仅为16.09%(恒安国际、宝洁等行业龙头毛利率达50%-60%)。长期的“增收不增利”,毛利率承压显著或许成为压死小护士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然而,困境背后,是区域品牌在行业红海中艰难求存的缩影,也折射出传统制造业在渠道变革、成本攀升与创新乏力下的集体阵痛。
1995年,中国个人护理市场方兴未艾,小护士在天津应运而生。它抓住了那个年代的消费需求:以可靠的品质和亲民的价格,成为无数北方女性,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经期启蒙品牌。在传统渠道为王的时代,小护士深耕华北、东北市场,建立了坚实的线下网络,赢得了“北方市场第一”的行业地位与用户口碑。
2014年,小护士谋求现代化转型,建立小护士(天津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,妇女卫生巾、卫生护垫、婴儿纸尿裤、生活用纸、洗涤用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,拥有十余条生产线月新三板挂牌上市,是其发展历史中的高光时刻,标志着它获得了长期资金市场的入场券。
然而,上市并非终点,而是新一轮竞赛的开始。为了迎合线上消费趋势,小护士加速了电商布局,但效果不彰。2023年,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.93%至1.02亿元,品牌颓势初现。所有的努力最终未能挽回败局。2025年9月30日,一纸停工停产停牌公告,宣告了这个30年本土老牌企业的落幕。
通过搜索发现,小护士天猫、抖音、京东旗舰店及官方网站等平台商品已全部下架,只有少数第三方经销商在清理库存,产品均价约在0.5元/片。其官方网站入口的客服也表示并不清楚公司动向。
小护士官方抖音号、视频号也在9月12日更新了最后一条视频。彼时,评论区的言论便颇具争议声,既有“但凡换个包装销量也能高出几倍”“包装很像肥皂”“包装和营销是弱点”的尖锐批评,也有“快上链接、真的很好用”的忠实拥护,这些来自最前线消费者的声音,已然揭示了小护士的深层危机,即在产品体验与情感连接并重的新消费时代,它的创新力不足,与新一代消费者脱节。
小护士的结业并非丝毫没有征兆,自2020年上市以来,公司净利润连续5年下降。2021年归母净利润约338.91万元,同比减少82.11%;2022年归母净利润约158.55万元,同比下降53.22%;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-196.32万元,同比减少223.83%;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-227.59万元,同比减少15.93%;2025年上半年归母纯利润是-173.69万元,同比下降43.6%。
这一过程中,企业陷入“增收不增利”的恶性循环。2025年上半年,营业收入增长37.71%,但经营成本激增51.59%,毛利率仅16.09%,远低于行业龙头50%-60%的水平。成本增幅持续碾压营收增幅,成为压垮企业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。
然而,这仅是表象,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战略层面的双重失控。一方面,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导致绒毛浆、无纺布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,严重侵蚀了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;另一方面,为维持营收规模,大量生产低毛利订单,这种“饮鸩止渴”的增长虽然做大了流水,却使企业陷入“越生产,越亏损”的恶性循环。
与此同时,小护士的转型之路也全面失灵。公司曾将希望寄托于中高端新品,试图通过“轻奢翼感”等产品实现突围。然而,由于品牌老化、市场推广周期长且投入不足,这些在财报中被称为“具备显著优势”的产品,始终未能穿透市场,形成有效的销售转化。其品牌形象与年轻花钱的那群人严重脱节,线上渠道布局迟缓且运营低效。
此外,2025年半年报所揭示的七大风险,包括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、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风险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、产品质量控制风险、经销商渠道管理不当风险、品牌形象遭受侵害的风险、部分仓库可能被认定为违章受到处罚的风险等,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松散以及外部市场把控失控的情况。
综上所述,成本失控、转型失败、渠道失守与管理失灵的多重夹击,暴露并放大了小护士这家区域老牌企业的结构性弱点,最后导致其败局。
小护士的退场,是个体的悲剧,更是整个卫生巾行业激烈竞争与深层矛盾的集中体现。要理解其命运的必然性,必须透视这个看似庞大且利润丰厚,实则厮杀惨烈的行业本质。
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显示,2024年,中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867.1亿元,同比增长23.3%。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则揭示了其诱人的毛利率空间:卫生巾平均出厂价约0.32元/片,终端售价却可达1元/片,行业平均毛利率约45%,头部企业如恒安国际更是长期稳定在60%以上。然而,这层高毛利的光鲜外衣之下,企业实际能获得的净利润却极为稀薄,行业普遍陷入“高毛利、低净利”的怪圈。
一是高昂的渠道与营销成本:线上方面,与KOL/KOC合作、进行社交媒体投流是标配,而达人佣金最高可达销售额的40%;线下方面,超市卖场的进场费、条码费、陈列费、返点等层层盘剥。这使得行业呈现出“为渠道和平台打工”的普遍特征。
二是惨烈的价格战:即便是头部品牌也未能幸免。恒安国际2024年卫生巾业务利润下滑12.95%,其坦言原因主要在于“国内外品牌均降价促销以拓展市场”。龙头尚且如此,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可想而知。
除了成本与价格的双重挤压,2024年行业更经历了深层的“信任危机”,各大卫生巾品牌集体塌房事件登上热搜,多品牌紧急回应卫生巾被偷工减料问题。“胖东来卫生巾遭抢购”的闹剧,背后是消费的人对产品质量的普遍焦虑。
当数亿女性消费的人在为一片“安心”的基本需求而担忧时,行业却充斥着各种“镶金边”式的伪创新,以及明星蹭热度跨界做卫生巾的现象,不仅未能触及安全、舒适的本质痛点,这种供需错位,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消费者的不信任。
总之,当前卫生巾行业正陷入虚假繁荣:表面是高增长与高毛利,内里却是被渠道和营销绑架的利润困局,以及因伪创新泛滥和基础质量焦虑而引发的深度信任危机。
小护士的退场,是一个时代的落幕,也是市场规律无情地体现。它用三十年的兴衰史告诉我们:过去的成功从不是未来的保障,唯有持续创新、顺应时代才能基业长青。
在告别这个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品牌时,我们正真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,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。从渠道变革到消费升级,从成本激增到竞争加剧,传统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。小护士的故事,应该成为所有仍在转型路上摸索的企业的镜鉴,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唯有拥抱变化、锐意革新,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。